【地形地貌】 地形 云开大山余脉从东北面入境,经沙坡镇至县城中部,分东西两支,呈南北走向。东侧有东山嶂、天子印、十二岭岗、谢仙嶂、单竹坑顶等,西侧有马鞍岭、沙湖嶂、簕篱嶂、交椅肚、谢鲁嶂等。东西之间峡谷平原面积 3.77 万公顷。构成东西两侧高、中 间 低 的 峡 谷 走 廊 地 形。 东 系山脉主峰谢仙嶂,西系山脉主峰簕篱嶂,均坐落在县中部,是县境屋脊。县北毗邻玉林盆地,地势开阔平坦,县南部与广东廉江交界,地势低,盘龙街最低点海拔仅 30 米,形成中部高、南北低的拱背地形。从高空鸟瞰,陆川形似广西南门一叶要破陆下水的扁舟,故有“八桂南门一叶扁舟”的雅称。 地貌 陆川属华南桂东南丘陵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东北部的龙岩岩溶地貌千姿百态。 低山,主要分布在县东系山脉和西系山脉,县境低山面积 11 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 0.71%。 丘陵,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于温泉、沙坡、平乐、马坡、米场、沙湖、大桥、横山、乌石、滩面、良田、清湖、古城 13 个 镇 100 个 村。 总 面 积869.53 平方千米,占总面积 55.94%。其中高丘陵 181.53 平方千米,中丘陵514.40 平方千米,低丘陵 173.60 平方千米。 台地,全县台地总面积 1172 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 75.40%。台地有十大坡,即珊罗镇鹤山坡,温泉镇风淳、大桥镇三善、乌石镇双垌交界的十字坡,大桥镇三善罗伞坡,大桥镇大塘坡,横山镇四和坡,横山镇同心东山庙坡,乌石镇旺岭坡,乌石镇龙化坡,良田镇车田木棉坡,古城镇清耳坡。 平原,县境有峡谷平原、河谷平原。峡谷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内丘陵峡谷平地,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九洲江流域、米马河流域。平原面积 376.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 24.23%。 【山脉水系】 山脉 县内山脉分东、西两系。海拔 400 米以上的山峰有 33 座。 东系山脉经沙坡、温泉、乌石、滩面、良田、清湖、古城、米场、马坡、平乐、珊罗 11 个镇。主要山峰 105 座,其中海拔 400 米以上山峰有东山嶂、大王嶂、金坑嶂、天子印、老鼠顶、勾头嶂、鹅公头、先锋顶、大岭顶、十二岭岗、谢仙嶂、岗头顶、八字岭、黄狗嶂、单竹坑顶、中庸岭、云岭寨、帽岭、凤凰岭、黑石顶、马鞍嶂、那囊嶂 22座,沙坡镇谢仙嶂海拔 792.7 米,为全县最高峰。 西系山脉经温泉、沙湖、马坡、米场、大桥、横山、乌石、滩面、良田 9 个镇。主要山峰 48 座,其中海拔 400 米以上的山峰有靠椅嶂、马鞍岭、琅伞岭、沙湖嶂、大簕篱嶂、猫拱峰、麻地岭、交椅肚、羊米峡、应午嶂、沙帽嶂11 座。横山镇石塘村西北面的沙帽嶂为西系山脉最高峰,海拔 596 米。 水系 陆川县境内河流水系分为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南沿海诸小河水系和粤西沿海诸小河水系等 3 个水系。 西江水系,河流有沙坡的榕江河和大水河,县内流域面积 75.3 平方千米。 桂 南 沿 海 诸 小 河 水 系,河 流 有米马河、沙湖河、石夹水、陆豹水等,均为南流江支流。县境内流域面积505.8 平方千米。 粤西沿海诸小河水系,河流有九洲江、清湖河、低阳河、三水河、新官河、龙湾河、黎冲水、地贡水等,县境内流域面积 969.9 平方千米。低阳河、清湖河属鉴江水系。其中,九洲江入鹤地水库,经廉江安铺出北部湾,其他小河先汇入平定水,再汇入罗江到鉴江,在广东省吴川出南海。 【气候】 2016 年,陆川年平均气温偏高,年总降水量偏多,年总日照时数偏少。年平均气温为 22.4℃,比气候标准值(21.8℃)偏高 0.6℃。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发生在 6 月,为 28.6℃;月平均气温最低值发生在 2 月,为 12.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7.2℃,出现在 7月 31 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1.3℃,出现在 1 月 24 日。年降水量为 2320.2毫米,比气候标准值(1914.1 毫米)偏多 406.1 毫米。其中,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为 11 月,为 378.2 毫米。降水量最 少 的 月 份 为 12 月,为 18.1 毫 米。 年日照时数为 1633.0 小时,比气候标准值(1692.0 小时)偏少 59.0 小时,其中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份为 10 月,共215.0 小时;日照时数最少的月份为 4月,共 37.3 小时。年内,出现低温冷害、雨夹雪、霜冻、倒春寒、高温、暴雨、台风等,全年天气过程均未造成灾害,未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年度气候属偏好年景。 【水文】 陆川县内河流众多,分布广,水量丰富,落差大,适宜发展小水电。大大小小河流数百条,集雨面积大于10 平方千米的有 44 条,其中集雨面积超过 5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6条。主要河流有 6 条,即九洲江、米马河、沙湖河、清湖河、榕江、低阳河,主要河流总长 179.24 千米,集雨面积1449.5 平方千米。陆川县年降雨量地理分布与地形关系相当密切,县内地势中部高南北低,东西两面高,中间低,形成一个从县城向南北两头开口的喇叭状通道,由于地形的“狭管效应”,县城附近成为多雨中心,县城向南北两边逐渐减少,南面有云开大山余脉抬升,雨量比北面稍多,在古城以南一带的开阔地带,雨量聚减。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冬季风时期干旱少雨,夏季风时期潮湿多雨。雨季主要集中在汛期 4— 9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