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委办局: 根据《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桂建规园〔2022〕2号)和《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完成历史建筑确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完善我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经研究,确定登龙桥、景苏楼、粤东会馆、护国寺、六祖阁、犀牛井、扶阳书院、司马第、八角楼等9处古建筑为我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现予以公布。 请各有关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我市历史建筑的发现、保护、管理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其历史价值。
附件:北流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北流市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9日 (主动公开)
附 件 北流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历史建筑名称 地址 建筑年代 历史建筑简介
登龙桥 北流市陵城街道办事处龙桥社区居委会龙桥路0025号 清代 登龙桥为券拱式单拱石拱桥,全部采用花岗岩条石旋砌而成。所有建筑雕樑画栋,台樑式砖砌灰雕脊琉璃瓦盖顶,庄重朴实,风格独特,自清朝以来被誉为北流八景之一,称为"龙桥夜月"。登龙桥整座建筑风格独特,庄重朴实具有较高历史艺术价值,它确是北流乃至广西都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之杰作。
景苏楼 北流市陵城街道办事处陵宁社区居委会沿江北路0003号 清代 景苏楼坐东向北,为两层重檐歇山式宫殿建筑。建筑设计精巧严密,体现了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建筑为硬山式青瓦盖顶,楼内设船厅、花厅,建筑面积326平方米。墙壁镶苏东坡檥筏图、苏东坡檥筏处和梅花图碑刻。花厅两边走廊砖柱刻“世为清白事,时到蔚蓝天”篆字对联。大门为月亮园门,上方灰雕“景苏楼”三大字。清乾隆年间,时人在楼前建得月亭,上挂“坡仙檥筏”匾额。门额“景苏楼”三字为原邮电部长钟夫翔书。
粤东会馆 北流市陵城街道办事处陵宁社区居委会永安路一里9号 清代 粤东会馆,为清康熙年间,广东商人捐资兴建,原称总和堂,乾隆二十年(1756年)改建为粤东会馆。房屋坐西朝东,房屋属砖木结构,布局依次为门楼、左右厢房、中座、神楼、两侧小巷及庑廊。庭院及通道地面均铺红色阶砖和花岗岩条石。屋面歇山式盖青瓦,屋脊灰雕双龙戏珠,山墙上有8面峰火墙。门楼是会馆建筑艺术之精华,石门架,墙上饰浮雕,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艺术价值较高,中座内有4根花岗岩石柱支撑屋顶。整座建筑宏伟壮观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护国寺 北流市陵城小学内 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 藏于校园中的一方旧址,作为旧时代地方最具分量的寺庙之一,“护持正法,国泰民安”是护国寺的永恒祈福主题。
六祖阁 北流市城东三路北流市金龟公园(西南角) 明代 它是明万历年间印塘村圭江边上,为治水患而兴建的镇水阁。清康熙年间重修,为纪念大唐上元三年(676年)六祖惠能大师到北流讲学而改名六祖阁。凌空杰阁仰庄严,水带山屏万象兼。400多年来,六祖阁历经数次拆建重修,依然挺立于世人眼前。
犀牛井 北流市陵城街道办事处陵宁社区居委会沿江北路0003号 清代 犀牛井占地约80平方米,井四周有护墙围护,历史悠久,传说古代一个印度僧人带来的犀牛治好了北流人民的病,最后跳进这口井中,后人为了纪念犀牛的功绩,就把这口井名为“犀牛井”。据说从前人们吸此井水饮用,可延年益寿,是北流民间历史的文化传承。
扶阳书院 北流市白马镇白马村河东街065号(镇政府大院内 ) 清代 该建筑坐东朝西。有院屋三座,左右重廊,藏书楼一座,四周围墙。建筑面积802平方米。前、中后座各五开间,中座屏风门绘龙凤朝阳彩画。大理石刻对联“扶興钟淑气,阳德啟文明”楷书,院额“扶阳书院”。扶阳书院为典型的清代岭南风格书院建筑,规模大,院内宽敞明亮。是目前玉林乃至广西保存完好为数不多的书院之一。
司马第 北流市新圩镇新圩村5组 清代 该建筑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由上中下三进三开间主体建筑和左右厢房4列组成,通面宽76米,总进深50米,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硬山顶砖木结构,青砖地面、青砖墙、灰板瓦。中座为抬梁穿斗式木梁架。左右厢房横墙饰封火墙,宅内墙端绘饰古画,入画有山水、题诗,该建筑具有清代建筑风格,有较高艺术价值。
八角楼 山围镇山围村中心小学 民国 该建筑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通面宽21.6米,总进深14.4米,占地面积316.8平方米,红阶砖地面,用青瓦覆盖的二层西式洋楼,四坡屋顶,四周以1.2米高女儿墙围拢,楼前为6条圆罗马柱椅楼,属砖木结构。屋内方窗,墙端饰墙角线,具有典型西式洋楼风格。优雅美观又大气磅礴,极具艺术及历史价值,是北流市代表性民国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