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统筹管理全县12万多名注册志愿者 构建志愿服务“云”平台
最近,共青团容县委员会开展的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吸引了1300多名大学生参加,受到团中央通报表扬。容县通过打造“云上”“线下”“1+3+N”志愿服务互融互通的新模式,构建了一个志愿服务“云”平台,提升了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了青年干部队伍成长。 图:pixabay 打造了“1”个志愿服务综合平台。今年以来,容县积极筹集资源,整合宣传、民政、工青妇和两新组织力量,统筹管理全县12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建成党群志愿服务中心,打造了一个志愿服务综合平台,由团县委主管,构建“党委、团委—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团员会员”联动工作体系,有效对接志愿服务资源。同时,构建县、镇、村、队“四级微信塔群”,及时了解群众志愿服务需求,积极主动落实志愿服务项目,不断畅通组织任务下达渠道,打通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最后一米”。7月12日,容县团县委、县少工委选派了全县50名获得过区、市、县三级少先队荣誉的优秀少先队员代表,参加公益性的暑期国防科普实践交流营,这是容县团县委根据平台的留言,4天时间作出的快速响应活动。 建立“3”员服务队伍,提升服务水平。该县根据志愿服务者自身工作优势、专业特长,将志愿者服务队伍划分为群众服务员、文明倡导员和治理网格员等“3员”,适时组织动员他们深入全县227个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730个。同时,打造志愿服务教育培训精品课堂,随时为志愿者点播志愿服务小技巧,定期推送理论学习资料包和微党课、“青年大学习”等“精品干货”,打造志愿者“云端课堂”“指尖课堂”和“口袋课堂”,让志愿者随时随地都能学到最新的理论知识,提升服务素养,至目前已点播理论课堂169次。 对接“N”项服务清单,实现“线上线下点单、接单、派单”+“线下承接志愿服务”,打通志愿服务多头化、单一化壁垒,有效缩减志愿服务办事流程和时长,实现群众志愿服务需求由“多部门走动申请”向“网页上一站式服务”转变,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为志愿服务赋能。截至目前,容县已开展志愿服务3600余场次,服务群众19万人次。 容县还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融合,设置“家乡风采展示”“返乡青年创业故事”“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咨询”等栏目,向在外就业就读的容县青年展示侨乡变化、讲好家乡故事, 通过“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了一批储备团干,引导了吴永振、彭方皓、周泽德、赖培林等一批优秀青年返乡工作,为家乡发展积极建功立业。(卢宏荣 周小期 杨芳秀) 文:新华网广西
|